鑒於氣候變遷對企業營運可能造成的實體衝擊與過渡風險,旺矽科技參考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」(Task Force on Climate-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, TCFD)管理架構進行氣候風險管理,所倡議的管理架構,作為建立氣候風險管理機制與調適策略之依據。此架構涵蓋治理、策略、風險管理、指標與目標四大面向,協助公司系統性辨識、評估並回應與氣候變遷有關的財務性衝擊。
旺矽科技自2022年起參與並填寫碳揭露計畫(CDP),於2024年獲得B級認證。未來,將持續深化氣候風險評估與因應策略,導入更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,以確保供應鏈永續發展。

 

 

環境永續 4.1

 

 

風險描述風險等級與時間性
風險轉型風險政策與法規因應國內淨零政策推動與國外碳關稅徵收,未來導致碳成本上升將增加營運成本,影響利潤結構。旺矽需提前規劃溫室氣體管理策略及合規作業,以避免政策衝擊。影響程度:高
可能造成營運成本大幅上升,對製程與供應鏈策略需調整
風險時間性:短~中期(1~3年)
多數法規需公告及過渡期,但已開始逐步推動,例如碳費/碳交易等
技術因應低碳製程轉型趨勢,須汰換高耗能設備、導入節能技術與智慧能源系統,可能增加初期資本支出與技術研發投資壓力。影響程度:中
技術轉型所需的資本支出與學習曲線存在挑戰,但可透過時間逐步改善
風險時間性:中~長期(3~5年以上)
技術發展與導入需要時間,效果與報酬不一定立即顯現
市場隨著全球供應鏈對ESG要求逐步提高,若公司未能持續改善碳管理績效,可能在ESG採購標準演進中,喪失未來進入國際大廠供應鏈的資格,影響潛在市場拓展機會。影響程度:低
短期內對接單影響有限,惟ESG已逐漸成為國際品牌供應鏈評選之重要參考標準,仍需持續提升市場上的永續表現
風險時間性:長期(5年以上)
旺矽應逐步回應ESG採購轉型趨勢,以維持未來市場競爭力
商譽若未持續展現對氣候行動與永續責任的承諾,可能逐漸影響在外部利害關係人心中的永續聲譽,進而降低ESG評級與潛在長期合作意願。影響程度:低
雖非直接財務損失,但對長期品牌、信譽與利害關係人信任造成影響
風險時間性:長期(5年以上)
商譽建立或損毀皆屬累積性影響,非短期可逆
實體風險立即性
暴雨/淹水
廠區位於新竹、高雄等屬水患高風險區域,若遇颱風或暴雨可能造成廠區積水、設備進水,導致停工與設施損壞。影響程度:高
恐造成供應鏈交期延誤、營運中斷、產能損失
立即性
電力中斷
因颱風與氣候異常,電網穩定性下降,恐導致突發斷電情形。影響程度:高
電力異常對製程與設備之潛在影響,配置備援電力與不斷電系統UPS
長期性
海平面上升
高雄廠區靠近沿海,若未來海平面上升導致鹽水入侵或地層下陷,基礎建設受威脅,將影響基礎設施安全與保險成本。影響程度:低
影響未來評估廠址選擇與營運成本結構
長期性
氣溫長期升高
增加冷卻系統運作負載與耗能成本,影響設備效率與壽命,對製程溫控需求高的產品,品質穩定性構成威脅。影響程度:低
在遭遇高溫,可能造成廠務設備溫度過高造成當機或燒毀情形
機會描述時間性
機會資源效率透過導入高效率製程設備、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及製造流程優化,提升能源與用水效率,降低單位產品的碳排放與資源消耗,進而節省成本、穩定製程持續性。短~中期(1~3年)
新能源積極評估並逐步導入再生能源(如綠電採購、太陽能設置等),不僅因應淨零趨勢,也有助於分散傳統能源風險,強化電力供應穩定性。中期~長期(3~5年以上)
產品/服務順應全球對低碳與高效能產品需求成長,強化低功耗、節能型測試技術之研發布局,拓展具永續附加價值之產品與解決方案。長期(5年以上)
市場隨著ESG意識普及,具備碳管理能力與綠色製造實績的企業將獲得更多採購與合作機會,有利拓展永續供應鏈市場與提升國際客戶信賴度。中期(3年)
韌性導入ISO 22301營運持續管理系統,提前布局氣候風險調適行動(如備援/備份機制、緊急應變演練等),有助降低營運中斷風險,提升公司在供應鏈不中斷服務能力與競爭優勢。短~中期(1~3年)
  • 財務衝擊1.營運支出• 增加因應氣候法規的合規成本(例如:碳費、碳稅)
    • 實體風險導致的維修費用提高(例如:如暴雨損壞設備)
    • 必須投入節能措施與能源轉型支出(例如:如再生能源採購)
    2.資本支出• 因低碳轉型需投入高額設備升級或替換成本
    • 實體風險下須建置備援系統、韌性設施(例如:排水系統)
    • 投資綠色產品開發與研發支出上升
    3.營收• 客戶ESG採購要求升級,若不符合可能流失訂單或市場
    • 開發綠色產品可開創新市場或取得溢價銷售機會
    • 氣候事件導致交期延誤,影響客戶滿意度與收入穩定性
    4.融資• ESG表現未達市場預期或氣候揭露不足,可能影響貸款利率與可融資額度
    • 積極推動氣候風險管理有助提升永續表現,並爭取綠色金融資源與永續債券發行資格
    • 投資人對氣候風險重視上升,降低投資吸引力將影響股價或增資可能